close

  本報布魯塞爾11月10日電 (駐歐記者王鈺深)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談判7日在瑞士日內瓦開始,原定8日結束,卻意外進入“加時賽”,延長一天。然而經過3天緊張討論,會議最終無果而終,並定於20日繼續進行。
  下輪會談含金量降低
  在10日清晨,核談牽頭方、歐盟外交事務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凱瑟琳·阿什頓出席新聞發佈會,稱談判未達成任何協議,“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多具體進展,但仍存在一些分歧。”她同時宣佈各方將於11月20日在日內瓦繼續談判。
  伊朗外交部長扎里夫也出現在招待會上,他認為這是卓有成效的三天。當被問及是否對沒達成協議而失望時,扎里夫強調談判的積極意義,“我一點都不感到失望,因為之前會議雖然漫長但進展良好,希望下次再見時能達成共識。”
  美國國務卿克裡在會後表示,“我們在日內瓦的會晤就是確保伊朗不會研發核武,這一目標仍存在。”在談到談判並未達成任何協議時,克裡堅稱,各方已取得有意義的進展。
  其實,整個會議不斷釋放出樂觀信號。尤其是在核談過程中,美國國務卿和英、法、俄、中、德等五國外長先後趕赴會場,但最終結果還是讓許多人失望。下次會談明顯少了含金量,出席的將是各國高級外交官。
  伊不放棄鈾濃縮權利
  得知會談結果後,伊朗總統魯哈尼同日回應,在伊核問題上有一條“紅線”不能跨越,那就是伊朗民族權利和國家利益,也就是說在國際框架下的核權利,包括在伊朗土地上進行鈾濃縮的權利不能放棄。
  伊朗核問題已持續長達10年,此次六國對伊朗提出了減輕製裁的三個條件:一是伊朗延緩進行純度為20%的鈾濃縮活動;二是將濃縮鈾通過船舶運出伊朗;三是關閉福爾多鈾濃縮工廠。但伊朗堅稱,其核反應堆僅用於電力和醫療目的,而並非試圖研發核武器。
  魯哈尼還表示,伊朗還未準備好接受 “歧視”,“我們已經告訴談判各方,威脅、製裁、羞辱和歧視不會獲得任何結果。”
  據悉,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將於今日在德黑蘭會晤伊朗高級領導人,以期加強對話和合作。
  法扮演“攪局者”角色
  根據最初協議草案,伊朗可能凍結部分核計劃活動以換取部分解除製裁。該協議除了遭到以色列的隔空反對外,法國外長法比尤斯也頗有不滿,他9日上午對媒體表示,巴黎不會接受“傻瓜的游戲”。
  一些歐洲媒體透露,法國在核談中扮演了攪局者的角色,該國對伊朗施加更加嚴苛的條件,例如要求其今後不生產純度超過5%的濃縮鈾。此外,法國外長法比尤斯的行為也惹了眾怒,先是泄露談判細節,其後又在阿什頓舉行記者招待會前公佈談判結果。英國《衛報》報道稱,有西方官員指責法國此舉是向以色列和海灣阿拉伯國家示好。
  伊朗官員堅持認為,是法國阻礙了伊朗與各國達成協議。但在發佈會上,扎里夫拒絕對法國的舉動發表評論,他表示,“六國有不同的想法和國家利益,當他們達成一致時,我們就可以找到解決方案。”
  克裡樂觀地表示,協議可能在未來幾周內達成,但也強調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伊核的窗口不會“無限期”打開。
  (原標題:伊核談判“加時賽”仍未見分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vi83vibn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